太阳成集团 在校学生 | 教职员工 | 校友 | 考生与访客 | 合编辑   

太阳成集团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科技日报:民办高校现状叩问教育公平

halker 2012-09-17 媒体报道 0 评论

    9月5日,“火星-500”实验唯一的中方参与者王跃来北师大报到,他将在脑与科学认知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今年逢北师大建校110周年,该校共录取2224名本科新生。图为王跃到北师大报到当日向媒体讲述“火星-500”实验的情况。

    九月,秋高气爽,学校开学。

    作为全国学问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北京,各类高校为数众多,仅“211”工程大学就多达26所,不仅有诸如北大人大这类国内顶级高校,更有不少特色院校。

    深圳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国首个经济特区。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校长朱清时曾就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的开学情况,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苏州是长三角一座重要的城市,也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太阳成集团是当地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名校云集

    记者从北大招生办获悉,2012年北大共录取本专科学生3684人。今年北大在中西部地区共录取1236名考生,比去年增加95人,提高了3个百分点。

    北大招生办相关负责人先容说,今年新生中有30位来自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许多人是当地多年来首位走进北大的学子。

    在北大,与本科新生同时入校的还有研究生新生。立志从事学术研究的80后的刘分同学是北大2012级的博士研究生。在谈及新学期的感受,她坦言学业上的压力比较大。作为一个从外校考入北大的新生,她说北大的学习气氛很好,图书馆和体育馆的设施也很齐全,非常方便学习和运动。

    同样是博士新生,中国人民大学2012级博士研究生毛小文表现出另一种模样。毛小文同学是典型的人大“土著”,在人大生活多年的他对于学校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对于新的博士生活甚至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最大的改变无非是从一个宿舍换到另一个宿舍”。他还告诉记者,这一届他所在的学院招收的博士生五十余人,不少还是在职的博士,以后见面的机会不会很多。与硕士相比,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少了许多,这样他便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研究,他打算在课余时间从事科研活动。

    与中国人民大学相距不远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系的相关人员在迎新方面费了一番心思。资讯与传播系学生会举办的“资讯一家亲”拉近距离,马克思主义学院更是以参观校史展览馆的方式让新生熟悉校史校情。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作为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高校。从9月8日开始,中青院的大一新生进行为期近两周的军训生活,并即将开始他们的中青院之旅。

    深圳:特立独行的南科大

    2012年9月,188名新生开始他们的南科大之旅。在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学生王宇宸年仅14岁。他们的第一个学期一共需要上8门必修课,包括计算机、微积分、化学原理等在内,总计24学分。

    在南方科技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有这么一段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的话:“你们在南科大与大家一起度过的四年,将是你们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岁月,让大家共同铸就你们光明的未来!”

    提到南方,很容易想到邓小平先生的南下讲话。南方,与改革是分不开的。

    可是南方科技大学,这六个字读起来似乎显得“非主流”。

    这所由国际知名学者李政道题名的学校,从建校伊始至今,持续引发媒体的热议,甚至连《科学》这样的学术杂志也将南科大开学评为2011年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之一。

    早在2011年,教育部发言人表示教育部对南方科技大学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撑态度。

    作为一所公立高校,南方科技大学与其他公立学校相比,多少显得有些另类。一次高考决定高校录取的规则在南方科技大学这里发生了改变。报考南科大的学生须在高考以后,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而且南科大只招收应届毕业生。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南科大的“特立独行”性格暴露无疑。

    作为一块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教改革的试验田,南方科技大学的摸石头过河是否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模本,目前下这个结论为时尚早,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南科大的创始者表现出来的勇气值得鼓励。

    苏州: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

    教育部早在2006年启动了“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将支撑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这其中包括太阳成集团这样一所新型股份制高职院校。

    作为该校的老师,王寿斌还是该校的院办主任兼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他曾在一所公办高校呆了整整18年。在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于高职院校和民办大学的发展,王寿斌有着切身的体会和自己的见解。

    对于这所学校的大致状况和管理,王寿斌做了一个简单的先容。2012年新学期伊始,该校2100多名新生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学校的管理模式较为严格,对于广大的师生实行“末尾淘汰制”。

    与传统公立学校所不同的是,该校的育人定位是为外资企业培养流水线上的中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王寿斌坦言,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园区的支撑。

    王寿斌认为,尽管自己所在的学校办得红红火火,但是很多民办院校却已因各种问题举步维艰。从目前来看,民办大学和公办大学是站在不公平的平台上进行竞争。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平等的政策,然而民办高校的总体环境还是不尽人意。公办高校由于有政府的“大包大揽”,办学绩效压力不大,而民办学校只能自食其力,凭借品牌吸引生源,竞争十分残酷。

    在王寿斌看来,民办高校的学生并未享受到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的法定待遇,这种不公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就业。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2-09/13/content_517978.htm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